红色房间攻略(红色房间攻略游戏)
红色房间攻略(红色房间攻略游戏)
前沿拓展:红色房间攻略
来源:钱江晚报
最近,杭城骄阳似火、酷暑难耐,
如果在空调房里吃吃烤串、喝喝啤酒,
应该是一件酣畅淋漓的美事。
但有一家三口却因为一顿烤肉全家中毒,
险些送命!
老妈接到儿子电话:
妈,我不行了,快来……
7月6日晚上10点多,一辆120急救车拉着鸣笛声急停在了杭州市中医院医院丁桥院区急诊抢救室的门口。
车上一位年轻女人先被用担架抬了下来,紧随其后另一位男子被用轮椅推了进来,后面还有一个小男孩也被人抱着进了抢救室。
“医生啊,赶紧快看看我儿子、媳妇和小孙子,他们是怎么回事啊?”抱着小孩的奶奶一脸的焦急神情。
孩子的奶奶说,儿子和媳妇一家三口离自己住的不远,都在一个小区。晚上她正准备洗澡,突然听到手机响了,她一看是儿子的电话,接起来那端,声音很轻也是断断续续的,“妈……我不行了……快来!”
奶奶赶紧冲去儿子家,眼前的一切让她惊呆了:儿子躺在客厅的地板上奄奄一息,媳妇躺在卧室的床上也叫不应,小孙子躺在地上呻吟着打滚,厨房里烟雾腾腾,一股子烧焦的味道。她走近一看,煤气罐上铁锅里还有几块烧得黑黑的肉,“我赶紧打开家里所有房门和窗户透气,并立刻打了120急救电话。”
急诊科王振宇医生快速为他们进行了查体,“他们三人的嘴唇都呈现了樱桃红色,心率也都是偏快的。根据奶奶的描述初步怀疑是一氧化碳中毒。”随后又安排他们做了血气等相关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血气分析结果很快出来了,他们的一氧化碳结合血红蛋白、氧饱合度、PH值、二氧化碳分压、全血乳酸都大大超出正常比值,符合中毒诊断。数据证实了医生此前的推断,的确是一氧化碳中毒并且合并呼吸性碱中毒。
传统罐装煤气
更容易引发“煤气中毒”
子夜时分,经过一系列的对症治列,三位患者的情况都逐渐好转。
王医生再次询问病史,相对症状轻些的男主人说,原来看着昨天那么热,一家人是晚上开着足足的空调,并将房门紧闭。他们是用罐装煤气来烤肉片吃的,女主人一边烤着肉,一边还没吃几口,她就说有些恶心头痛要去床上躺躺。过了没多久男主人也渐渐觉得不对劲儿,但他还是在还算清醒的情况下给母亲拨去了一个求救电话。
经过一个通宵的积极救治,这一家三口暂时脱离了生命危险。两夫妻转入神经内科病区,进行高压氧舱等进一步系统治疗,小朋友也正在儿科病区进行康复。
一般现在杭州城区家庭都是用管道天然气居多,但还是有一些家庭和餐馆还是会使用传统罐装煤气,而传统罐装煤气的“煤气中毒”风险更大。因为在密闭环境下氧气含量会随着燃烧持续下降,造成燃烧不充分而产生一氧化碳,煤气泄漏因为加入了特殊臭味剂比较容易发现,而单纯的一氧化碳无色无味,更加不容易发现,于是一旦中毒往往来不及自救,危险性很大。像患者一家这样,能够被送往医院并且成功救治,没有造成更严重的后果的中毒患者,已经算是极其幸运的了。
夏天同样要谨防
一氧化碳中毒
一氧化碳中毒是人体吸入一氧化碳后,一氧化碳与体内的血红蛋白相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血红蛋白与一氧化碳相结合的能力,是其与氧气相结合能力的200-300倍。因此血红蛋白一旦与一氧化碳相结合,便丧失携带氧气的能力,于是经过呼吸道吸收进体内的氧气,便不能经血红蛋白运输到体内的各个脏器,从而发生缺氧、窒息等一系列临床表现。
●遇到一氧化碳中毒该怎么做?
1. 一氧化碳气体比空气略轻,急救者可选取低姿或俯伏进入中毒现场,立即打开门窗,尽快使中毒现场与外环境空气流通。 切勿碰触室内家电,不要按门铃和打开室内灯的开关,以防爆炸。
2. 迅速切断一氧化碳来源, 例如迅速关闭热水器或煤气管道开关等。将患者迅速移至空气新鲜、通风良好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拨打120急救电话,呼叫救护车。
3.解开患者衣领及腰带,保持呼吸顺畅。 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入导致窒息。如果心跳、呼吸停止,应立即实施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
●如何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一氧化碳中毒并不是冬季的专属,夏天同样要谨防一氧化碳中毒,以下情况要注意:
1、停车闭窗吹空调在炎热的夏天,部分车主将爱车当成了“空调房”,紧闭车窗,安逸地躺在车内怠速吹空调。这样就很容易造成一氧化碳中毒,汽车停止行驶后继续使用空调,就会让发动机怠速空转,发动机怠速空转时,由于燃油燃烧不充分,废气中往往含有大量的一氧化碳。 随废气排出的一氧化碳可能聚集在车辆周围,并通过空调系统进入车内,再加上开空调时车窗紧闭,空气不流通,时间过长,车内的一氧化碳浓度越来越高,从而发生中毒,甚至窒息死亡。
2、正确使用热水器和煤气
要掌握热水器和煤气的正确使用方法,使用燃气灶的时候要注意室内通风,经常开窗透气。
3、防止煤气和液化气管道漏气
煤气和液化气管道漏气,很容易导致一氧化碳中毒,经常检查连接灶具的橡皮管,有没有松脱老化破裂,做饭时要防止火焰被扑灭,导致煤气溢出。4、外出就餐特别是空调屋里吃炭火锅、烧烤 ,由于天气炎热,包间里就吹着空调,关闭门窗,再加上通风措施不到位,碳假如不完全燃烧,吃饭时间过长,就会导致一氧化碳中毒!因此炎热的夏季外出就餐,一定要通风及时。
来源: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张冰清 通讯员 徐尤佳
拓展知识:红色房间攻略
侯女士拥抱儿子“小江”
当侯女士看到孩子耳朵上的胎记时,瞬间破防,眼泪更是止不住地往下流......双方见面的那一刻,两条“平行线”最终“相交”,亲情在此刻跨越时空,重回原点。
16年前的六一儿童节,孩子丢了!
时间回到2006年,从贵州老家来永康务工的杨氏夫妇在永康迎来了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小江”,夫妇俩都沉浸在初为人父人母的喜悦中。未曾想,在2006年6月1日上午,刚出生4个月的“小江”就被人抱走了。发现孩子不见后,杨氏夫妇心急如焚,立刻到永康市公安局报了案。回忆起当时孩子失踪的场景,丈夫杨先生和妻子侯女士红了眼眶。
接到报警后,永康警方立即立案侦查,并马上在全市范围内发布寻人启事,同时与沿线兄弟单位取得联系、互通线索,确保不错漏任何一条线索……16年来,永康警方和杨氏夫妇从未放弃任何希望,一直在寻找孩子的下落。
16年后的儿童节,孩子找着了!
2022年6月1日,又一个儿童节到来了。永康市公安局刑侦大队负责DNA检验的民警经核查比对发现:河南省新蔡县有一名16岁的男孩李某某,与杨氏夫妇存在亲缘关系。李某某极有可能就是丢失的孩子“小江”。得知结果后,刑侦大队立即通知当事人。得知这个喜讯,夫妻俩激动得连说话都结巴了。
6月7日清晨,刑侦大队民警陪同杨氏夫妇踏上了认亲的路程,历经9个多小时,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在当地民警帮忙下找到了李某某,同时得知孩子就快中考了。
是否应该在这个时间让孩子知道自己的身世?夫妇俩沉默了许久,最终做出了决定。“走吧,咱们别耽误孩子考试,这次先不见吧。”杨先生强忍着见孩子的念头,红着眼眶向妻子说。
当地民警不忍看到他们无获而归,便特地安排人拍了孩子的照片。杨先生用颤抖的双手抚摸着照片中的孩子,眼泪在眶里打转。但一想到以后一定会有机会见着孩子,他还是努力调整好情绪,带着一些不甘,又带着一丝满足回到了永康。
“我想见见我的亲生父母……”
从河南回到永康三周后,当地的中考也已结束。6月29日一早,刑侦大队民警再次与杨氏夫妇联系好,和他们一起再赴河南。
由于李某某还不知道自己的身世,考虑到孩子一时可能会接受不了这个事实,在去河南新蔡的路上,民警们对于见面相关的细节问题进行了多番探讨。“到了目的地后要先见谁,要怎么和对方沟通,该怎么安抚孩子……这些都是我们要考虑的问题。”经过一番商讨,民警决定先与杨氏夫妇会谈。